【神传文化】安贫乐道

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
【明慧网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二日】原宪是孔子的弟子,他以清静守节,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。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,门是蓬草编成的,门枢是桑树条,屋内上漏下湿,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,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。

有一天,子贡去找原宪,他乘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,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,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,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,只见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,拄着手杖出来开门迎接他。可能见原宪一副穷困寒酸的样子,子贡说:“嘻!先生这是生病了吗?”

原宪回答他说:“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,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,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。”子贡听后非常惭愧。

唐朝吴筠赋诗《咏原宪子》赞叹道:“原生何淡漠,观妙自怡性。蓬户常晏如,弦歌乐天命。无财方是贫,有道固非病。木赐钦高风,退惭车马盛。”

孔子还有个弟子叫颜回,他一箪食,一瓢饮,住在简陋的小巷中,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,但他却一心向道,始终以此为乐,孔子对他称赞道:“贤哉!回也。”

其实在我们的神传文化中,不管是佛、儒、道,还是其他各家学说中,都把“得道”视为人生最高目标。能够安守贫困之苦,矢志不移,视寻道、学道、得道为最大的快乐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安贫乐道。其实贫贱同能否得道并没有直接关系,人们只是以能放下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贫贱和富贵,来形容向道之心之坚定,以示世俗的任何利益和诱惑都改变不了。

(c)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。
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